辽源,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,由于历史原因,年老体弱贫困群众占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50%以上。
2015年12月,国务院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号角,面对近一半因老致贫、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,如何脱贫?怎样脱贫?辽源的这场攻坚战注定是一场硬仗。
杨如军说,面对客观实际,市政府分管领导提出,可否发挥社会保险兜底保障优势,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,尝试走活这步棋。
作为社会保险领域的一名老兵,过去多年来,杨如军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创新求变,研究办法、出台措施,破解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保障诉求:为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缴费难题,他们在全省率先采取“政府担保、财政贴息、银行贷款”助保缴费办法;为从整体上提升全市养老保障水平,他们在全省首次建立“个人参保、分档趸缴”参保机制。如今,组织上再次把助力脱贫攻坚的重任交给他。杨如军知道,这篇文章做好了,将意味着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精准扶贫、永久脱贫找到了突破口,其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他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各贫困村调研走访,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,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,并多次与民政、扶贫办、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。
经过反复论证,一个“政府引入金融机构,用银行贷款缴纳保费,以财政贴息让利群众,联合商业保险分担风险”的工作思路在杨如军的头脑中逐渐清晰。
设想出台后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,为使这一设想尽快变成现实,党委、政府迅速组成扶贫调研组,带领民政、社保、医保、财政、脱贫办、政研室等部门负责同志,到浙江丽水、湖南衡阳等地学习考察,在丰富思路、完善政策设计的同时,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倾斜,主动协调金融保险机构的工作支持,并先后召开十余次工作协调会议,组织进行多轮数据测算、可行性论证和政策风险评估。
经过半年多紧张而有序的筹备,最终形成了“低保标准提高一点、社保门槛降低一点、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、政府补贴一点、群众承担一点,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,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”的“五点双享两救助”脱贫保障模式。
2016年11月18日,辽源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《辽源市建立“五点双享两救助”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施办法》。